新聞詳情
北大召開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項目交流會
日期:2025-09-18 20:31
瀏覽次數:1055
摘要:
北大召開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項目交流會
2010年9月2日,“北京大學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項目(一期)”總結交流會在英杰交流中心召開。常務副校長林建華教授,校長助理朱星教授,科技部條財司條件處處長孫增奇、綜合處處長孫緒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分析化學學科主任莊乾坤教授,北京市科委條財處副處長張信應邀出席了會議并講話,參加會議的還有本期基金所支持項目的負責人和相關學科專家等30余人。會議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部長張新祥教授主持。
張新祥教授首先向與會領導和專家簡要介紹了“北京大學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中心”成立的背景和一年多來的建設情況。他談到,加強自主**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基礎和根本途徑。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科研優勢,突出學科綜合特色,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整合相關領域內的科研力量,并在這一過程中探索高等學校開展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工作的模式及后續的成果轉移方式和渠道,是中心建設和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一年多來,中心的建設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校內各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先期支持的部分項目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本次總結交流會的主要目的是展示項目成果,總結建設經驗,凝練發展思路,開拓北京大學儀器**新局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分析化學學科主任莊乾坤教授隨后介紹了基金委儀器研發專項的設立和評審情況。他表示,基金委儀器研發專項主要側重考量申報項目的原創性,重點支持能夠******的、能夠對新概念、新理論具有顯著驗證價值的儀器**研發,近年來,支持的力度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同時,他希望北京大學充分利用基礎研究和學科綜合的優勢,在儀器的原始**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科技部條財司條件處孫增奇處長在隨后的發言中介紹了國家層面對儀器**工作的總體思路。他談到,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一直是我國科技工作的綱領和指南,而科學儀器的研發**工作也始終是科技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內容,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國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自主**體制;科學儀器購置比例大,自主研發比例小;國內儀器生產企業自主**能力弱;大量**工作仍停留在模仿階段,原始**能力不足;缺乏相關學科和領域的**人才。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十二五”規劃中,針對科技**,要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完善**體系、體制建設;推動企業、產業聯盟建設,使企業成為**主體;實現國產高精尖儀器的產業化;推動國產儀器的示范和應用;帶動國家整體**水平的提高。在談到北京大學的**工作時,孫處長指出,國家層面的規劃和部署需要來自基層單位的試點和實踐,希望北大能夠通過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中心的建設,探索出儀器自主**的模式,并通過積極爭取國家重大項目和成果轉化,成為國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生力軍”。
北京市科委條財處張信副處長在發言中談到,作為地方科技主管部門,北京市科委在推動高校科技**過程中主要是根據科技部的總體部署,更加注重促進科研成果的開發和應用,使科技投入轉化為生產力,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近年來,北京大學與市科委的合作日益密切和深入,2009年,北京大學作為首批入圍單位,與市科委聯合建立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周其鳳校長親自出席了簽約授牌儀式,體現了北京大學對科技資源共享,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一年多來,北京大學基地在資源整合,開放共享,社會服務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她還表示,市科委始終關注北京大學的儀器研發**工作,并將充分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為新儀器的開發和轉化創造更多、更好的方式和渠道。
嘉賓致辭結束后,首批獲得“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資助的項目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曾立民教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陳徐宗教授、葉安培教授,工學院黃巖誼特聘研究員、王玨特聘研究員,生命學院蘇曉東教授,物理學院陸元榮教授,分子醫學研究所周專教授。
隨后,與會專家就項目和儀器**工作進行了熱烈研討。張新祥部長作會議總結,他指出,儀器研發**既是國家的戰略需求,也是北大的科研工作的重要內容,該項工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北京大學服務國家戰略,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作為組織協調部門,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將繼續做好項目的申評和中心的日常運行工作,并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項目的深入開展和成果轉化創造條件。他同時代表學校對科技部、基金委、市科委領導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并希望能夠在今后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指導與支持。
附:北大于2009年成立“北京大學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中心”,并設立“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中心成立的目的在于整合學校科研力量,加強儀器自主研制,搭建公共技術平臺,促進研發成果轉化,服務學校科研活動。截止目前,通過集中申報與評審,基金已支持兩期儀器及技術研發項目共15項,基金支持的項目已產出多項技術**,部分項目已成功試制出儀器樣機或獲得重大項目支持,進入成果轉化階段。
2010年9月2日,“北京大學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項目(一期)”總結交流會在英杰交流中心召開。常務副校長林建華教授,校長助理朱星教授,科技部條財司條件處處長孫增奇、綜合處處長孫緒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分析化學學科主任莊乾坤教授,北京市科委條財處副處長張信應邀出席了會議并講話,參加會議的還有本期基金所支持項目的負責人和相關學科專家等30余人。會議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部長張新祥教授主持。
張新祥教授首先向與會領導和專家簡要介紹了“北京大學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中心”成立的背景和一年多來的建設情況。他談到,加強自主**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基礎和根本途徑。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科研優勢,突出學科綜合特色,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整合相關領域內的科研力量,并在這一過程中探索高等學校開展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工作的模式及后續的成果轉移方式和渠道,是中心建設和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一年多來,中心的建設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校內各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先期支持的部分項目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本次總結交流會的主要目的是展示項目成果,總結建設經驗,凝練發展思路,開拓北京大學儀器**新局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分析化學學科主任莊乾坤教授隨后介紹了基金委儀器研發專項的設立和評審情況。他表示,基金委儀器研發專項主要側重考量申報項目的原創性,重點支持能夠******的、能夠對新概念、新理論具有顯著驗證價值的儀器**研發,近年來,支持的力度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同時,他希望北京大學充分利用基礎研究和學科綜合的優勢,在儀器的原始**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科技部條財司條件處孫增奇處長在隨后的發言中介紹了國家層面對儀器**工作的總體思路。他談到,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一直是我國科技工作的綱領和指南,而科學儀器的研發**工作也始終是科技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內容,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國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自主**體制;科學儀器購置比例大,自主研發比例小;國內儀器生產企業自主**能力弱;大量**工作仍停留在模仿階段,原始**能力不足;缺乏相關學科和領域的**人才。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十二五”規劃中,針對科技**,要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完善**體系、體制建設;推動企業、產業聯盟建設,使企業成為**主體;實現國產高精尖儀器的產業化;推動國產儀器的示范和應用;帶動國家整體**水平的提高。在談到北京大學的**工作時,孫處長指出,國家層面的規劃和部署需要來自基層單位的試點和實踐,希望北大能夠通過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中心的建設,探索出儀器自主**的模式,并通過積極爭取國家重大項目和成果轉化,成為國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生力軍”。
北京市科委條財處張信副處長在發言中談到,作為地方科技主管部門,北京市科委在推動高校科技**過程中主要是根據科技部的總體部署,更加注重促進科研成果的開發和應用,使科技投入轉化為生產力,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近年來,北京大學與市科委的合作日益密切和深入,2009年,北京大學作為首批入圍單位,與市科委聯合建立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周其鳳校長親自出席了簽約授牌儀式,體現了北京大學對科技資源共享,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一年多來,北京大學基地在資源整合,開放共享,社會服務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她還表示,市科委始終關注北京大學的儀器研發**工作,并將充分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為新儀器的開發和轉化創造更多、更好的方式和渠道。
嘉賓致辭結束后,首批獲得“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資助的項目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曾立民教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陳徐宗教授、葉安培教授,工學院黃巖誼特聘研究員、王玨特聘研究員,生命學院蘇曉東教授,物理學院陸元榮教授,分子醫學研究所周專教授。
隨后,與會專家就項目和儀器**工作進行了熱烈研討。張新祥部長作會議總結,他指出,儀器研發**既是國家的戰略需求,也是北大的科研工作的重要內容,該項工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北京大學服務國家戰略,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作為組織協調部門,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將繼續做好項目的申評和中心的日常運行工作,并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項目的深入開展和成果轉化創造條件。他同時代表學校對科技部、基金委、市科委領導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并希望能夠在今后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指導與支持。
附:北大于2009年成立“北京大學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中心”,并設立“儀器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中心成立的目的在于整合學校科研力量,加強儀器自主研制,搭建公共技術平臺,促進研發成果轉化,服務學校科研活動。截止目前,通過集中申報與評審,基金已支持兩期儀器及技術研發項目共15項,基金支持的項目已產出多項技術**,部分項目已成功試制出儀器樣機或獲得重大項目支持,進入成果轉化階段。